推广 热搜: 中国  楼市  MWC    房产  春节  收购  绿色  国产手机   

内外价差扩大 粮食产业会否重演大豆风波

   2014-08-13 8200

    “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诚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庙堂之上备受关注的大课题,更是关乎乡野村民一食一饮能否丰足的必选题。

    就在旱魃肆虐,局部地区秋粮尤其是玉米(2408,24.00,1.01%)饱受旱情摧残、滋生粮食隐忧的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的一则数据更直接反映了“洋粮食”加速涌入国内市场的事实,随着国内外价格联动加强,“大豆(4568,-3.00,-0.07%)”风波会否在粮食行业重演的担忧让业内人士感到粮食“远虑”似有渐成“近忧”之态。

    内外价差扩大“洋”粮食加速涌入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中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万吨,较去年同期激增80.7%。

    今年以来,中国谷物进口特别是小麦进口明显提速,尽管我国粮食已实现十一连增,“洋粮食”进口占国内产量的比例也不到5%,但“洋粮食”进口增速出现大幅反弹,且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从粮食净出口大国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国,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瞩目。

    对于今年以来农产品进口较快增长的原因,中国海关总署官网发布的分析文章指出,一是国内需求旺盛,以大豆为例,目前国内进口大豆主要供榨油,大豆加工的主要产品是豆油(6322,-86.00,-1.34%)和豆粕(3268,-62.00,-1.86%)。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对豆粕等饲料需求持续增加,企业出口豆粕经济效益较高。二是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根据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发布的谷物价格指数,今年5月份平均指数为204.4点,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1.2%。1-5月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下跌15.9%。

    “我国目前完全有能力实现主粮的自给自足,如果再加上庞大的收储数量,整体供给可谓宽松,中国主粮进口量大增并非是因为国内供求结构失衡。”中粮期货分析师范婧雅指出,对于不同的品种而言,进口量增加都存在不同的原因。

    对于小麦而言,由于我国传统的小农耕作方式,使得小麦播种相对分散,品质不及进口小麦,进口小麦主要起到在制粉中适量添加以提高面粉品质的作用。对于玉米而言,进口玉米大部分主要用作饲料,2013年末至2014年初,中国海关退回了大量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美国玉米及其下游产品DDGS,加之玉米价格相对较高——这就引发了近年以来进口高粱数量的增加,高粱价格相对便宜,也是不错的能量饲料。稻米方面,由于国内米价受到政策的支撑,内外价差非常明显,边境走私贸易活跃。而进口稻米多为价格较低的普通白米和碎米,主要为了满足工业而非口粮需求。

    “粮食进口增速较快,还在于国内外价差在逐步扩大。目前,国际上的小麦离岸价加上运费保险、关税、进口增值税、装卸费等各种费用,到境后比国产小麦市场价还便宜10%左右。”中国农业大学[微博]教授韩一军指出,加入WTO以来,国内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粮食生产成本处于刚性的快速增长时期,加上相关收储托市政策,使国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与国际价格价差逐渐扩大,加速了国内进口趋势。

    进口激增不等于国内“粮荒”

    “从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来看,我国主粮的净进口数量其实非常有限,这一现象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出现了‘粮荒’。”范婧雅指出。

    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配额如下: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根据国粮中心7月供需平衡表中的数据,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如下:小麦1.23亿吨,玉米2.23亿吨,稻谷2.07亿吨。纵观近年来的进口量,即便进口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仍旧未能达到配额总量。即便是配额总量,在各类主粮产量中的占比也不足8%。所以进口粮食并不足以改变我国粮食市场整体的供需平衡格局。

    不过,虽然数量有限,但是进口粮食对于我国粮食政策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范婧雅认为,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基数大、发展程度低,先天不足,无法和发达国家的农场经济同日而语。然而,如果不谋求发展,单纯从政策角度加以庇护却始终不是长远之计。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小麦收储数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国库库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显现。进口粮食的优质低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农业保护政策进行改革。

    内外联动紧密价格风险骤增

    “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国内外粮价联动性进一步加强。”中华粮网柴宁认为,国际粮价暴涨对国内物价以及粮食安全的挑战均不容忽视。

    有关人士表示,对中国而言,无近忧而应该有远虑。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立足于国内保障,粮食供应一刻也不能放松。过去十几年才发生一次的粮食危机,随着全球极端气候越来越频发,常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最近4年,全球粮食危机或粮价高涨就爆发了三次,分别是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四年之中全球出现三次粮食危机或粮价高涨,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必须坚持自己的基本方针,即立足于国内生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韩一军强调,过去四年的实践反复证明并告诫我们,对于有着13.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我们千万不能将自己的饭碗端在别人手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韩一军建议应逐步把现有的支持农业的各种补贴、临时收储等支持政策,逐步调整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方向上来,但调整不宜过快。

    范婧雅指出,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高,涉及面广,在政策改革的同时必须仔细权衡,顾及各方面的利益。2014年以来对于棉花(14875,-10.00,-0.07%)的政策已经由收储改为试点直补,可谓政策改革的一项新思路。不过棉花毕竟是经济作物,其政策变革效果还有待观望、能否应用到主粮市场还有待考量。除了政策变革以外,借鉴美国的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2022006314号
Powered By DESTOON